

【概要描述】新拌混凝土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造成坍落度损失过大的问题,如天气温度过高、风大造成水分蒸发过快;减水剂与胶凝材料、砂石骨料等不适应;混凝土运输距离过长等等,严重影响施工及混凝土结构质量。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快的问题呢? 1、减水剂后掺法 即在砂、石、水泥、水拌合之后再掺减水剂。这种方法对抑制坍落度损失有明显效果。主要是因为水泥遇水后,在有石膏的环境中水泥中的C3A、C4AF
【概要描述】新拌混凝土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造成坍落度损失过大的问题,如天气温度过高、风大造成水分蒸发过快;减水剂与胶凝材料、砂石骨料等不适应;混凝土运输距离过长等等,严重影响施工及混凝土结构质量。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快的问题呢? 1、减水剂后掺法 即在砂、石、水泥、水拌合之后再掺减水剂。这种方法对抑制坍落度损失有明显效果。主要是因为水泥遇水后,在有石膏的环境中水泥中的C3A、C4AF
新拌混凝土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造成坍落度损失过大的问题,如天气温度过高、风大造成水分蒸发过快;减水剂与胶凝材料、砂石骨料等不适应;混凝土运输距离过长等等,严重影响施工及混凝土结构质量。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快的问题呢?
1、减水剂后掺法
即在砂、石、水泥、水拌合之后再掺减水剂。这种方法对抑制坍落度损失有明显效果。主要是因为水泥遇水后,在有石膏的环境中水泥中的C3A、C4AF能迅速生成钙矾石,C3A、C4AF在体系中明显减少,这时再加入减水剂,被C3A、C4AF吸附消耗的减水剂量显著减少,大量减水剂能比较充分地被C2S、C3S吸附,水泥颗粒的动电电位明显提高,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,直接表现为混凝土和易性好,坍落度损失较小,这种方法简单便于应用。
2、掺缓凝剂法
缓凝剂对水泥缓凝的作用理论有吸附理论、生成络盐理论、沉淀理论和控制氢氧化物结晶生长理论。多数有机缓凝剂有表面活性,它们在固—液界面产生吸附,改变固体粒子表面性质,即亲水性。由于吸附作用,它们分子中的羟基在水泥粒子表面阻碍水泥水化过程,使晶体相互接触受到屏蔽,改变了结构形成过程。
缓凝作用机理的另一种观点认为,缓凝剂吸附在Ca(OH)2上,抑制了其继续生长,在达到一定饱和度之前,Ca(OH)2的生长将停止。这个理论重点放在缓凝剂在Ca(OH)2上的吸附,而不是在水化产物土吸附。但是研究表明仅仅抑制或改变Ca(OH)2的生长和状态不足以引起缓凝,而更重要的是缓凝剂在水化C3S上的吸附。
有机缓凝剂使水泥中的C3A水化减慢,选择性地与Al2O3表面吸附的减水剂进行交换,被交换下来的减水剂显著提高了溶液中减水剂浓度,为C3S,C2S的吸附提供了充足减水剂,有效地抑制了坍落度损失。
3、调整混凝土外加剂
使用高分子量的减水剂,并与适量的保水组分配合使用,在不增加用水量的同时增加了混凝土中的游离水含量,可缓解坍落度损失。但此方法易造成混凝土成本增加。
通过物理方法把减水剂制造成不同粒径、不同溶解速率的颗粒状物,掺到新拌混凝土中,使其在水泥水化体系中形成不同的水化梯度,随时补充由于C3A、C4AF消耗的减水剂,使体系中的减水剂始终维持在临界胶束状态,使坍落度不损失或损失很小。
也可在减水剂外表做一层能在碱性溶液中缓慢溶解、溶解速率不同的外壳,从而控制减水剂在水泥浆体中的浓度,达到抑制坍损的目的。也可选择适当的含有极性基团的活性成分,与减水剂发生化学反应,不断地向水一水泥体系中缓慢释放分散剂,控制减水剂溶解速度并保持一定浓度,使水泥颗粒始终维持一定的动电电位,从而达到抑制坍损的目的。
4、降低出机混凝土温度
混凝土温度越高,水泥水化速度越快,水泥颗粒维持一定的动电电位时间越短,混凝土中游离水变为结合水的比例就越大。所以,新拌混凝土温度越高,坍损越快。一般来讲,温度每上升10℃,坍落度损失增大10%~40%。因此应采取降低各种原材料温度的方法达到抑制坍损的目的。
总之,影响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的因素较多,根本原因是水泥中不同矿物成分对减水剂吸附性大小不同。C3A、C4AF含量高的水泥易出现坍损大的问题。后掺法、掺缓凝剂法、降低新拌混凝土温度等方法对控制混凝土坍损效果明显。
关注浩达建筑官方微信
或搜索“SHHD_WJJ”
精彩等你发现!
四川浩达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Copyright© 2018, schdjzcl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
蜀ICP备18020274号-1 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 成都